周世明恍然大悟。
难怪当初王信坚持。
有人提出自己的反对,也是知道王信的性格,“可养活更多的人不好吗?”
他明白王信的意思。
但是他认为四千亩的牧地让一户人家过得富足,但是灾民多,可以让四千亩的目的分给三户牧民,这样就养活了更多的人口。
王信摇了摇头。
“你这是错误的想法。”
不等别人疑问,王信耐心解释。
“四千亩的牧地分给了一户牧民,他养活牛羊的目的是为了维持生活,维持了生活之外,又有了其余的需求,如好看的衣服,更清晰的镜子等等。”
“那么他需要把多余的牛羊,每年自己的劳动价值拿出去交换。”
“这就是市场需求。”
“有了市场需求,那么就会促进更多的人去生产。”
“如果三户人家,每人分一千亩的牧地,那么这三户人家都没有剩余的劳动价值拿出去交换,过得贫穷且麻木,没有任何的需求,也满足不了任何的需求,只能活着而已。”
“但是一户人家分了四千亩的牧地,他们有了剩余的劳动价值,那么就会拿出去交换,这个时候,另外的两户人家就能去制作铜镜、陶器等等商品,这也是他们的劳动剩余价值。”
“如此一来,同样的粮食数量,因为三户人家的分工不同,每户人家都有自己的劳动价值,可以互相交换贸易,那么财富也就越来越多了。”
“需求是无限的,财富也就是无限的,除非全天下的煤铁等矿产都挖完了。”
王信缓缓的说道。
许多商人沉思,有些人欲言又止。
王信再次举例。
“江南有了很多白话小说的出版,在民间广受欢迎,请问以前没有白话小说,为何就有了呢?”
“因为需求?”
“需求是一方面,江南因为水道密集,运输成本低,贸易发达,社会分工更多,带来了更多的剩余劳动价值,光有了剩余的劳动价值不行,这个时候就需要商业来刺激需求。”
“商业贸易刺激了市场需求,于是人们才会拿出自己的剩余劳动价值来进行交换,这种是良性的循环。”
“既然如此,请问将军,恶性的循环是什么呢?”
有商人感兴趣的问道。
“朝廷的派饷。”
王信毫不犹豫道。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也有很多人兴奋了起来。
好嘛。
上千年来都是朝廷按着商人折辱,如今竟有人折辱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