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元年.”
那人念叨一声,似因时光飞逝,触及到他的心事,故而一脸怃然露出悲色。
陈老三只觉古怪。
这人与九江的气氛格格不入,林士弘死了难道不值得高兴?
仔细打量他一眼。
此人腰佩长剑作江湖人打扮,个头甚高又消瘦得很,脸色苍白缺乏血色如久病未愈一般。
见其一脸凄苦,陈老三猜测他或许是在战乱中失去了亲人。
想到自己也有几位亲朋先走一步,不禁出口安慰了一句:
“朋友,大业之年已经过完了,有许多人与你一样,但现在是新的开始,须得换一个心情振作起来。我在九江待了许久,早听过清流一带的安稳日子,可能要不了多久,天下各地都会一样。”
“你若没铜板,我送你一碗汤饼吃便是。”
说着要拿勺去舀。
那高瘦男人道了一声谢,又拒绝了,忽然问道:“可知天师在何处?”
听到天师二字,陈老三露出敬慕之色。
“朋友才来九江?”
“是的。”
“先前听说天师在浔阳宫,这会儿我也不知道。”
陈老三说完,高瘦男人又问浔阳宫怎么走,陈老三指路后,他甩出碎银,直朝浔阳宫去。
这可怪得很。
“哎”
陈老三见他出手大方,想提醒浔阳宫不是随便能进的,但一转眼,那鼻梁高高的男人脚步极快,竟已经走远。
“真是个怪人。”
他嘀咕一声,又被隔壁茶铺的哄闹声吸引过去。
对于陈老三来说,已许久没有现在这份心情,九江城经过一场大战,不少地方损毁,自然没有大战前完整鲜亮,便是此刻,还有众多军中兵卒参与修葺,配合工匠移石抬木。
但是,这座破损的城池,却给他带来一种新生之感。
让他这样市井小人物,也生出对未来的期盼来。
凛冬过去,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陈老三脑海中闪烁着一道模模糊糊的白影,想到各种传说,情不自禁望向浔阳宫方向。
这时,一道拍桌子的声音将他惊醒。
“店家,你在干什么,还不快点上汤!别耽误大爷赶船北上长安看戏!”
“来了、来了~!”
“……”
九江之北,浔阳宫柴桑殿前侧还有一座单独小殿,这紫轩殿是林士弘手下记室所在,专门干那些章表书记文檄类的活。
城内大乱时,记室官早跑完了。
此时,虚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