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妻子李氏正在那里,郭旦直截了当地说:“我好像记得你的一个亲戚,最近刚完成了学堂的课程学习,是不是弄错了?”
李氏一时怔住:
“你是说的是李成吗?”
没错,他确实刚刚毕业,当初他不是还想通过你帮他找一份美差嘛?然而你当时却声称‘不徇私情’拒絶帮忙。那为何现在忽然提起他呢?”
郭旦笑了笑说
“因为他面前有一个天大的机会。”
“若不是怀安全年岁的问题,这个机会绝不会降临在他身上。”
对于这种答复,李氏显然有点不相信,皱起眉毛问道
“究竟是什么好机遇?”
“别想再来陷害我的家人了,”李氏略带抱怨地说。
“前次因为**我好几个月不敢回娘家看望母亲。”
郭旦不好意思一笑。
接着说:
“上次是个意外。”
“但这绝对是一次极佳的工作机遇。”
“正如前面所述,十公子身份重新得到认可,目前他掌控着尚书司——尽管这个机关已成立一年,但他一直忙于陪王上进行巡回,使得一些事务和人员配置未能敲定。现在,他亲致信函让我们推选合适的官员。”
“我希望你能考虑推荐李成!”
面对李氏的疑问声,李氏缓缓地挪步靠近丈夫低声说:“十公子身后是关中的那些大家族吧?为什么还要我们推荐官员?”
郭旦的脸上掠过一抹自信的神色。
他说:
“因为我们与十公子的关系十分密切。”
不过,
这一点并不重要。很早之前我就讲过,这位十公子抱负远大,并非一般人可以匹敌,这样胸怀壮志的人怎么可能希望未来自己受人制约?尚书司是十公子的重要机构,将来若他顺利继承王位,这些随驾的人都将成为他心腹的肱骨大臣。然而只依赖于单一势力,那也不是十公子所期待的结果。
真正的治国高手总是善于运筹帷幄,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
十公子无疑是这类人才。
虽然他也十分依赖关中的士族,但自从返回京师,他未曾亲自拜访任何一个关中家族;即便是以前也会保持一定的分寸。因此假如李成能够引起公子青睐,则即使一开始受到排斥最终也必定会被他信任和赏识。这才是真正的权衡之计。
然而,
这点你可能难以理解。”
“只需明白一点:如果十公子选中李成,他将来必会飞黄腾达,前提是在职期间没有重大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