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幽州地界里一桩大新闻。这半年多来,时砚经常和昌平县衙打交道。
王县令对时砚也算熟悉了,立刻领命。顺便厚着脸央求六姑娘派人去昌平县。
裴青禾将裴芸裴燕冒红菱三人叫了过来:“昌平县是我们的地盘,得派兵驻守。免得有人打昌平县的主意。你们谁愿去?”
这和偶尔派兵不同,是要长期驻守。
裴燕第一个表态:“我是急性子,待不住熬不住。我要跟着你。”
那就只能在裴芸和冒红菱两人中二选一了。
裴青禾的目光在两人的脸上扫了个来回。裴芸主动张口道:“我去吧!二嫂留在村子里,每日晚上还能见一见小狗儿。”
冒红菱感激地看一眼裴芸。
裴青禾心里属意的也是裴芸,低声道:“我给你五百人。你去了之后,接管城门和县城的治安防卫。再从百姓中挑些身体康健结实的,加以训练。”
练兵不是朝夕之功,像乔天王那样,号称有十几万人,其实真正能打的精兵不过两三万。更多的是随行的流民,连像样的兵器都没有。
这些随军冲锋的流民,打过几回实战,熬过生死劫难后,就是最好的兵源。在兵力欠缺不足的时候,可以补充进军队。
裴家村如今有万人,每日操练的精兵有两千。其余人每日做半日农活,另外半日也是要操练的。到了危急时候,这七八千人也都勉强能算半个兵。
既要驻扎昌平县城,练兵便是一大要务。
以后占的地盘越来越多,总不能都靠派兵前去驻守。裴芸也算是打前哨,给后来者打个样。
裴芸心中有数,点点头应道:“好,我去了之后就招募百姓练兵。”
裴青禾略一思忖:“你将赵大和郑小英他们都带上。他们原本就是昌平县的人,现在练了一年光景,提刀也勉强能战了。如此,也能减少百姓对征兵操练的惶恐。”
裴芸一一应下。
如今裴家村也有兵册。兵册上详细记录了姓名籍贯身份来历善用的兵器等等。每本兵册有两百人,共有十本。另七八千人,同样记录的细致,只是没归在兵册里。
裴芸翻了半日兵册,点了八成男兵两成女兵。成亲有孩子的,一律排除在外。
裴青禾将时砚叫过来。时砚拿出惯用的金算盘,细长的手指噼里啪啦地拨弄一通,算出五百人一个月的钱粮。此外,还有棉衣油盐伤药纱布等重要物资,都要一一核算清点。
卞舒兰也得了命令,带着厨房里的人准备两日的干粮。
裴家村里所有的伤药都在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