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更书站

繁体版 简体版
六更书站 > 大宋文豪 > 第140章 苏洵:我去与他切磋一番!

第140章 苏洵:我去与他切磋一番!(1 / 4)

就在陆北顾勤学苦读的时候,对州试早已胸有成竹的苏轼倒是干脆请假回了家里。

檐角滴答的水珠串成珠帘,敲打着青石板,苏轼与苏辙兄弟二人踏着湿漉漉的巷陌,推开苏宅大门时,也带进了一身的潮气。

“父亲,我们回来了!”

苏轼的声音一如既往地爽朗,率先跨过门槛。

堂屋内,苏洵正坐在圈椅中,背脊微弓,显出一种长途跋涉后的疲惫.他身上的青衫下摆还沾着些许泥点,显然也是刚到家不久。

在张方平离任前,苏洵最后一次去拜谒了他。

好在眉州距离成都不远,沿江走陆路也能回来,所以苏洵倒未曾被雨所困,只是回来的路上颇为狼狈。

听到儿子的声音,他抬起眼,目光在兄弟俩身上扫过。

“路上可还好?”

“无妨,雨虽未停,倒也未阻了归程。”苏辙应道,放下书笈,替兄长也接过湿透的油伞,立到门后沥水。

“倒是父亲呢?”苏轼问道,“张相公此前荐举成都府学的学官之事,可有消息了?”

“朝廷不准。”

苏洵无奈地叹了口气。

实话实说,要不是没办法,谁想走荐举这条路?

可这科举考试苏洵考了二十二年,眼看着两个儿子今年都要跟他一起考州试了,他还是未能更进一步通过礼部省试,更谈不上入仕为官了,如何不让他觉得焦虑呢?

可惜荐举这条路他也没走通,庆历新政之后荐举制度变得极为严苛,哪怕是张方平出面,也未能给他荐举成功。

所以对于苏洵来讲,想要做官就还得老老实实地去考那已经考过无数次的四州联考,以及后面的州试,没有其他捷径。

苏洵看着苏辙问道:“这次的四州联考,你准备的如何了?”

苏洵没问苏轼,因为他很清楚,苏轼的科举实力已经远超他这个当爹的了,根本不需要他操心有时候苏洵也不得不感叹,人跟人的天赋,确实相差巨大,前几年还是他教苏轼该如何应试,现在已经变成苏轼教他了。

实际上父子三人里,如果论文学,苏洵只有雄辩刚健的散文拿得出手,诗词赋水平都很一般,而论科举,客观来讲苏洵也确实只有“举人之上进士之下”的水平。

可以说,跟天赋满满的两个儿子相比,他唯一的优势就是时间堆砌出的丰富经验。

“这段时间仰赖兄长教导,应该有机会。”

苏辙微微脸红,自从听说他在迎新雅集没拿第一名,本来就不怎么学的苏轼更是压根就不学了,所有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