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了。
王忠磊有些无奈,但也确实没有办法。
别看他是公司老总,但也只是负责具体事务,在公司战略方向这一块上,从来都是他大哥发话才行。
“行了,行了,别跟老子说什么星空,孙羿,差不多就得了,你还有有事吗,没事就出去吧。”
王忠磊自己都烦的要死,哪有功夫搭理手下人。
发行总监一看老大心情不好,立刻乖乖地撤退,临走还不忘把办公室的房门给轻轻地带上。
王忠磊烦躁地点上雪茄。
现在只能寄希望于晓刚导演了,希望他这次的正经活儿,干得够漂亮,能让院线方主动为电影增加排片。
增加是肯定会增加的,毕竟华宜的“投名状”都交了,院线方还没蠢到过河拆桥的地步,这时候,华宜的代表性作用还是很强的。
已经有不少小制片公司口风松动了,相信光线跟博纳也坚持不了多久。
但具体增加多少,这个就很有说法了,还是要看影迷的接受程度的,要不然,天天都是几个人“包场”,鬼才给你增加呢,我多给进口片增加,多赚钱,它不香嘛。
事实证明,冯晓刚这波正经活儿,到底还是没干到位。
当天晚些时候,第一波观影的影迷口碑就已经出来了。
好评有,但不多。
大部分都是批判的声音。
说这部以1942年河南大饥荒为背景的影片,虽然题材沉重且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但影片的叙事节奏拖沓,人物刻画也不够细腻,未能将那段沉重的历史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到沉闷压抑。
还有不少网友直接点名吐槽,说冯晓刚把困难拍成了ppt,电影里饿的啃树皮,他却饿得想退票。
还有人直接挂上了《隐入尘烟》的链接,说应该好好向孙羿学学,什么才叫真正的苦难电影。
而且,任谁也没想到,这一波操作,居然又反向宣传了《隐入尘烟》一把,将影片的某瓣评分,生生地又给抬高了0.2,达到了8.8分,与《1942》首日上映的6.4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同一天上映的《王的盛宴》,网友们都懒得吐槽了。
“楚汉相争,拍成了过家家,都没有看中央一套的《动物世界》来的赶劲儿~”
贺岁档首日,两部“史诗”级大片,全部折戟。
连带着,把制片联盟的整体口碑都给弄下滑了,不少网友开始站台院线方,说这样的电影内容,别分账了,丢人。
孙羿这时候,还没来得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