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老说的是,这碟子的品相极好,釉色保存的非常均匀,自然形成从口沿向中间的一个积色现象,虽然是一个单色釉瓷器,但是根据它的颜色渐变形成一种非常强烈的韵律感,远远看去就像是在碟子中盛着水一样。的确非常的漂亮。”
沈老拍着谢文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道:“虽说耀州窑的瓷器以剔刻花为最,但品相这样完好的素色天青釉碟子,估价的话还是能够有15万左右的。你买回来也不算是打眼,小亏一点就当是涨点教训吧。”
谢文眼眸低垂,口中连连说着“知道了”,只是在沈老不注意的地方,他看着郑三生的目光带着强烈的敌意。
经过这事,谢文暂时也没脸待在这儿,拿上碟子直接说是有些累了便告辞离开。
等到谢文一走,之前尴尬的气氛才算是解开。
郑三生好奇的问道:“沈老,你之前只告诉我是古玩界的交流会,后面就没有再跟我说过,所以我人虽说是到这儿,可实际上这交流会到底是做什么的,我还真是一无所知。后天这交流会就要开始,不知道您老能不能为我解解惑?”
“这个交流会呢算是古玩界今年的一次总结吧,列席的人不少。有不少国内顶级的学者会在交流会上开讲,将他们关于鉴宝的最新研究展示给大家。”
郑三生点点头,“这就相当于是古玩界的年会呗?只是,这大会上讲出来的,有几分干货怕就不好说了吧?”
这番话说的沈老接连摇头。
“三生啊,你要知道,华夏自古以来不少技艺都是因为鄙首自珍而遗失。单单只说瓷器的烧制技术,就有多少家泯灭在历史之中。现如今的鉴宝技艺也是如此,各家流派众多。如果再像以前那样只守着自己的本事藏着掖着不肯示人,那些前人花费无数心血总结出来的经验也会慢慢的磨灭。后人又要淌着石头过河,不过是循环往复而已。”
“时代已经改变了,现如今西方的科技鉴定技术日益发达,也越来越多的涌入华夏,如果再鄙首自珍,以后鉴宝这一行当难道真就只能靠着那些机器去检测么?这场交流会的意义也就在这里。我们这些老的先做出改变,将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至于能改变多少,那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总归不负本心罢了!”
说到这里沈老不由的唏嘘起来。
“我之所以邀请你来参加这个交流会,并不是因为你将汪必昌手稿捐献给魔都博物馆,为此我对你做出的交换条件。而是因为我在你的身上,看到了华夏古玩界年轻人应该有的朝气还有担当。所以才不想让你错过这个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