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盅和一个香炉,并在香炉中点燃三根香。毅虹也不知这是啥意思,估摸着郝奶奶饿了,给她多供几盅饭呗。她索性把三个酒盅换成一个大碗,盛满饭让郝奶奶吃饱肚子,好赶黄泉路。大娘哭笑不得,立即把大碗又换成三个酒盅。
在民间人去世后,停灵三日,子女守灵,以尽孝道。守灵期间,在死者的头前,除了摆放三个盛饭的酒盅外,还需放置一只香炉,点上三根香,并且时刻注意香的燃烧位置,在死者出殡前,要保证香不熄灭。因为古人认为,香是唯一能沟通阴阳两隔的媒介。只有香火不断,死者才能感受到亲人的关爱和子女的孝心。
一盅饭对应一根香计三组,分别代表了天、地、人。也就是敬天敬地敬人,这里的人指亡者的先人。显而易见,这样的习俗,是希望天地人护佑刚刚离世的人。
毅虹庆幸,好在有大娘帮忙,不然会闹出许多笑话不说,还会给郝奶奶带来多少麻烦啊?
“毅虹,来帮忙,把两扇大门卸下来。”大娘叫唤的同时,已经把一扇大门提脱臼了。毅虹协助大娘把两扇门卸下来,分别斜放于大门外两侧的墙壁上。
有人离世后,民间有敞开大门的习俗,而卸掉大门是十里坊地域慢慢形成的独特习惯。这实际上是同时对阳间和阴间报丧即把信,既便于活人吊唁祭祀,更便于阴差出入,接收死后魂魄,领去地府报到。
相传,十里坊有位道人去世,灵魂离体后仍然留念阳间烟火,便掀起一股阴风,把敞开的大门掩上。前来接收魂灵的阴差吃了闭门羹旋即打道回府,道士被安葬在通扬运河边后阴魂不散,三魂七魄恍恍惚惚,飘荡不定。河边常常上窜绿火,与附近乱坟场的鬼火连成一片。打那以后,十里坊有人离世就卸掉大门,而且两扇门必须醒目地放于大门外两侧的墙壁。
此后三天三夜即郝奶奶安葬之前,毅虹一直没有合眼。为免郝奶奶在黄泉路上趟水,毅虹严格执行习俗,不沐浴、不洗脸、不洗脚,不洗衣服,连吃饭都不泡汤,披麻戴孝昼夜守候在郝奶奶身旁。她十分珍惜郝奶奶入殓前与她在一起的时光,片刻都舍不得离开她。毅虹想通过入殓前的守夜,慰藉她心中的伟人郝奶奶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