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然。”
“原来是卢师高徒,失敬。”蔡琰闻言,语气终于没有那么多疏远感。没有称呼爵位和官职,仅仅是以师称呼,可见才女眼中,官职和爵位,远远没有才华更重要。
刘韬也是立刻意识到这点,大概明白,应该怎么和她沟通。
“只是我想不明白……”蔡琰看向刘韬,“既然是卢师高足,为何会推崇《公羊》?”
“哈哈……”刘韬闻言倒不以为然,“有何好奇怪的?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荀子也是儒家子弟,而李斯还是荀子的弟子……”
荀子的思想里面,和儒家,主要是和现在的儒家背道而驰的地方。自然也就成为了‘歪门邪道’,和‘奇技淫巧’差不多。
李斯更不必说,法家的代表人物,很多人抨击荀子,用的就是其门人李斯作为例子。
“以荀子和李斯自诩,刘中郎将实在让人匪夷所思。”蔡琰缓缓说道,语气少不得又变得疏远了一些。荀子是儒家的异类,李斯更是焚书坑儒的提议者。
虽然不是士族,但从小在父亲身边,蔡琰也自诩为儒家弟子。对两人,自然没有好感。
“比喻罢了,《春秋》也有好几个学派,可见并非老师教什么,我们就必须要怎么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连这个都做不到,那么学文岂非越来越狭隘?”刘韬解释。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蔡琰斟酌这两句,有点意思,却不知出处。
“出自《荀子·劝学》篇,若有兴趣,不妨看看。”刘韬笑道,随即也不浪费时间,把《公羊》第二卷拿好,过去翻阅。
因为荀子是儒家异类,父亲不推崇,蔡琰自然也不喜欢,不喜欢,当然也没看。如今闻言却是一愣,看向刘韬,却多了几分疑惑。
卢植也算经学大师,对春秋的见解不比父亲差。不过严格来说,他却不治春秋,而是治《尚书》和《礼记》,主要作品便是《尚书章句》、《三礼解诂》。
所以他的弟子,未必会治《春秋》,这个可以预料得到。只是居然推崇公羊和荀子,就有种歪门邪道的感觉……
话虽如此,蔡琰的确是被刘韬挑起了一点点对荀子的兴趣。尤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句话,意境真的很好。
下意识,居然来到《荀子》这边,找出《劝学》篇,翻看了起来。一字一句斟酌之间,仿佛发现了一个新世界一般,一时间居然沉了进去不可自拔。
当她看完,放下手中《劝学》篇之后,刘韬已经看完第二卷公羊。把书放回来的时候,见状上前说道:“看来你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