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成熟,我等做票大的,一则转移矛盾,二则磨合队伍也就是了!”
缓了缓,王伦说出了一番自己的用人法则。李助、朱武听了奉为圭臬。
其实这些王伦原来不打算对别人说的。只是梁山扩大,事务繁忙,他不能事必躬亲。还要李助、朱武帮衬,因此推心置腹。
无论是原著梁山,还是现在的梁山,都是有核心决策层的。王伦把李助、朱武当做左膀右臂,因此毫不隐瞒。
李助、朱武也担心这梁山兄弟,多是看王伦的面子名声来的。王伦在还好,王伦出门,许多人他二人却指使不动,平白损了威严。这时听了王伦一番话,方觉茅塞顿开。
各位试想,原著李逵是宋江的铁杆兄弟,平时最受宋江信任,感情深厚,这样的一个兄弟何以不是大骂,就是要看他头呢?一个领导留住下属的最有效手段莫过于满意度和忠诚度。满意度往往和物质获得有关,而忠诚度则和精神体验有关。
为什么这么说呢?道理很简单。一个领导可以给下属丰厚的物质收获,让他很满意,但满意了未必忠诚,特别是当下属的物质欲望被刺激起来以后,他更容易被利益所驱使,做出不忠诚的事情。
所以,在给予物质的同时还要不断地让下属感觉到做的是有意义的事情,保持精神的自我肯定。一个人只有在精神上投入一种事业当中,心底才会焕发出无限的忠诚。这种忠诚会超越物质利益的得失和个人的荣辱。
领导的关键技巧就是对下属进行忠诚度管理。靠利益造就的忠诚是脆弱的忠诚,靠感情造就的忠诚是不稳定的忠诚,只有靠道义造就的忠诚才是可靠的忠诚。
而连接忠诚度和满意度的最佳桥梁是信任。利益上信任、情感上信任,这都是低级的信任,成本高、维护频繁、可靠性差;道义上信任是高级的信任,成本低、维护简单、可靠性好。
宋江在对李逵的态度上,就犯了一个小错误,过分强调利益和情感的手段,很少使用道义手段。李逵虽然对宋江的实力有充分的信心,对宋江的感情也有充分的信心,但是惟独对宋大哥的人品缺乏信心。
于是别人一有谣言,李逵就信了,这才闹出了要跟宋江动武的事情。激动人心的事业和崇高的人格,从来都是领导者用来维护下属忠诚度的最佳手段。
古往今来,很多领导人物对身边的人都是采取半拉半防的策略,不过这并不高明,高明的领袖除此之外,还要尽心尽力地在贴身人物中进行自我印象的管理,获得人格信任。
这一番谈话,足足说了半个时辰,足够李助、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