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股价相当低,但净资产优厚,股票值得大量买进,我目前已经持有了%。”
“现在的股价是多少钱?”
“上周五是每股块港币,九龙仓的总股本是9487万股,总市值是亿港币,我买进的一成股份,花了大约一亿港币。”
丁贤听完,不可思议的摇摇头:“竟然才块港币,股价被严重低估了。”
前世1977年底,九龙仓的股价是每股块,随着李嘉成的秘密建仓,开始大量吸纳股票,等到1978年的三月份,股价就上翻了三倍,达到每股40块港币。
每股40块,已经体现了九龙仓的实际净资产,这间英资企业的真实价值就是30亿到40亿之间。
当股价上涨到40块的时候,九龙仓争夺战才算刚刚拉开帷幕,后续汇丰银行、包玉港、怡和财团先后入场。
谷濆/span经过长达两年的拉锯战,几方资本把九龙仓的股价一举炒高到了每股100块港币,称的上是‘惨烈搏杀’。
李嘉成作为这场股坛狙击战的始作俑者,他就仿佛拥有先见之明般,提前撤离了搏杀的风暴眼。
他最先入场,却又最先离场,通过倒卖股票的方式赚了几亿港币,果断舍弃九龙仓后,他调转枪头,使用这笔从九龙仓上割来的资金,成功入主了和记黄埔。
这一系列股市操作手腕,属于教科书级别,李嘉成以最小的资本代价,完成了最具实力的战略并购。
在李嘉成鲸吞和记黄埔后,《时代周刊》称他是‘天之骄子’,不是没有缘由,他在这场商业并购里,展现出了经商的超凡天赋。
当然这是前世的情况。
这一辈子,和记黄埔已经不存在,九龙仓的先机也被丁贤占据。
接下来的1978年,李嘉成到底会不会挑动九龙仓的战火?
目前犹未可知。
但丁贤本人希望,李嘉成不要放弃,最好执行前世的轨迹,入场掀起九龙仓的风云。
九龙仓争夺战不打起来,丁贤购买的股票就没有用武之地,九龙仓战斗越激烈,搏杀越惨重,他割肉才会越多。
走神了一会儿。
丁贤继续找孟月桢打听:“你举牌九龙仓的时候,没有造成股价上涨吗?”
孟月桢笑道:“当时股价确实飙高了一段时间,甚至涨到了15块以上,但慢慢又落了下去。”
“怎么落的?”
“我不止举牌了九龙仓,先后还举牌了大酒店、中华巴士、天星小轮、港灯,这些企业都有一个特点,大股东的持股量都不过半,股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