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远行,甚至不需要随身携带干粮,逢人居可直入其室,主人必进鸡黍或屠豚,备刍豆以饲马骡,而根本不问客人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客人临走了,分文不取。
很有古风。叫人闻听之下,悠然神往。可惜如今战火连天,往日的景象不复再现了。
刘锜策马秋风中。为隐藏行踪,他们没有打火把,完全凭借向导对地形的熟悉,可以说睁眼瞎也似的行军。
三千人分作了数股,他带的这一队人数最少,七百多人,全是刘仲武留下的亲兵,分给他们兄弟几人,刘锡爱护九弟,把自己的亲卫队这一次也交给了刘锜。
长长的队列,前后紧跟,人马无声,便如条长蛇,默默无息地穿行在夜雾之中。有军官殿后,防止士卒掉队。天黑有雾,一旦掉队,很难重归建制。
到目前为止,他们行进的还算顺利,静默无声行进了十几里,尚且没遇到一支金兵的巡逻。不过刘锜不敢掉以轻心,他深知责任重大,轻轻安抚着不安的坐骑,他小声问乡导:“索虏的第一道防线,离咱还有多远?”
暮色里看不清远方,向导就近辨别周边景物,回答道:“大约十七八里上下,有个村子,驻扎了索虏的两营步卒。小人晓得条小路,可以绕过去,那里虽也有索虏看守,不过人数不多。就是道路崎岖了些。”
刘锜出军前,张浚特地拨给了他许多百岔铁蹄马之类,擅长跋山涉水的,道路崎岖些倒是不怕。就是如何不动声色地杀了看守小路入口的金兵,有些麻烦。
不过,他好歹从军多年,类似的小规模突袭战打过不少,有经验。当下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叫过来两三个勇猛将校,吩咐挑选精锐老卒,由向导领着,先摸过去外部包围,随后渗透潜杀,如此这般,为大部队开路。
根据细作的探查,金兵各营间,彼此一日早晚两报。也就是说,杀了这股看守小路的金兵后,驻扎在前方村中的金兵,会在明日清晨得知消息。他们或许不会追击,但肯定会上报后方,不过有了这一个晚上的时间差,到那时候,刘锜早就不知奔驰出多远了。
金兵防线甚长,即便他们定然会因此加强防御,但趁着暮色,还是有可趁之隙的。唯一的麻烦,就是会提前警备,刘锜经年宿将,自有对策应付。他与其它几股军马约定了会师之期,按他目前的行军速度,一定要在天亮前赶到才行。
他望望天色,却有别的担忧:“天要是亮了,不好混过去。”此时已经过了半夜,不及前几天浓了。他下了决定:“全军提速,小心脚下。宁愿在下邽营盘外多呆几个时辰,也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