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洲三国,继而发动远征哥伦比亚并顺道占领了哥斯达黎加,巴拿马运河利益之争,古巴问题及至美西战争,再到第二次太平洋战争时期。
这些大楚帝国对外扩张的重要历史节点上,美利坚几乎都扮演了反对的角色,可惜反对无用。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美利坚从内战后迅速恢复并壮大起来,一跃高居世界经济总量第一的宝座。
其政治野心也随之扩张开来,不满足于蜗居在北美那一亩三分地上,希望在中美洲,南美洲乃至太平洋地区发挥更积极的作用,而不是被人当做“手指甲黑乎乎的爆发户”。
美国人同样有着大洋雄心,渴望在东北太平洋区域发挥作用。
可惜由于大楚帝国的限制,不允许美国超过一万吨级的战列舰和重巡洋舰通过巴拿马运河以及麦哲伦海峡,使得美利坚无计可施。
在这个时候
大楚帝国的海洋霸权就体现出来了,隔着中美洲和南美洲,美国无法将东海岸的海军力量调往西海岸,只能形成各自为战的两个区域舰队。
即便走另外一条航路,即从美国东海岸出发跨越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经马六甲海峡进入红海和印度洋。
这一条航路也被掐死,得不到楚国的允许,美国大型战舰就无法通过红海天堑要塞。
即便强行通过了,可到了马六甲海峡又怎么办?
从马六甲海峡向东就是大楚帝国本土八岛,从东到西绵延上万公里,在敌对的情况下如何通过?
即便北上也不行,从马六甲海峡北上五千公里直至琉球王国,皆在大楚帝国的实际控制之下。
直至今日
美国海军依然被分成东西两块儿,东面的是美国海军的主力大西洋舰队,西面确实发孱弱的太平洋舰队。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美国只能在加里福利亚洲发展造船工业,这些年来,新近建立了二十几家规模不小的造船厂。
可是在今年掀起的金融风暴中,至少有一半的西海岸船厂陷于破产清算的窘境,剩下的处境也相当糟糕。
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西海岸的船厂面临着东海岸和以底特律为核心的五大湖重工业区的强烈竞争,在成本和效率上不占优势。
西海岸船厂赖以生存的大吨位民船建造,无论在规模,经验还是效率上,根本竞争不过东海岸的美国船厂,破产倒闭也在情理之中。
大楚帝国控制的巴拿马运河只是限制超过万吨的美国大型战舰通过,并不限制美国远洋商船通过。
如此一来,就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