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气出了几个火泡。
纵然如此,英国也不愿意失去美国这样的重要供应者。
暂时奈何美国不得,大楚皇帝郑国辉也只能把心思转移,用于当前扩大再生产的首要任务上来。
美国人现在是同时做协约国联盟和同盟国联盟双方的生意,这样美国能够持续拿到大订单,整个北美也陷入了狂热增产的氛围中。
大楚帝国主要供应英法俄及其盟友,但是在阿拉伯岛的迪拜王国,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王国,与德国间的经贸联系非常紧密。
这两个国家近年来的转口贸易做的风风火火,每年对德奥意同盟出口的物资动辄以亿计,包含大量的武器弹药和小麦面粉,油,糖,香烟,咖啡等重要物资,这两个月更是出口暴涨。
等于过了一手,将价格抬高了三成卖给了德国人,从中大发其财,实现了变相的货卖两家。
英,法等国曾经就此屡屡发出强烈抗议,大楚帝国方面态度暧昧,行动上却没有任何改变,甚至变本加厉。
现阶段,大楚帝国更注重本身的利益,总不能有钱不挣。
好在考虑到与英国和法国长期友好密切关系,通过附属国转了下手。
没有如同美国那样做的明目张胆,英法等国也只能听之任之。
要不怎么办呢?
如今美、楚两国的体量惊人,分别位居当今世界经济总量的第一和第二位,将欧洲各国列强甩在了身后。
英,法等国的国际影响力都在大幅衰退,讲话自然不硬气。
迪拜王国向德国的走私通道,是通过迪拜港运输到伊拉克,在这里改用火车运输,中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最终进入奥匈帝国境内。
这是一条运输量相当大的走私线,每天从伊拉克发出四十多列火车,这一数字还在大幅增长中。
大部分的火车头和火车皮都来自于德国,在欧战全面爆发的形势下,这条运输线就愈发重要了。
哥伦比亚王国的海上运输线是经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直接抵达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从这里上岸转由火车运输,分散进入德国和奥匈帝国境内。
由于现在的奥斯曼帝国立场徘徊不定,还没有最终决定加入哪一方?
英,法,俄协约国同盟对奥斯曼帝国极力拉拢,在海上,通往伊斯坦布尔的航线畅通无阻,协约国舰队并不加以干涉。
一个极为有趣的现象是
无论迪拜还是哥伦比亚出口物资,都要求金银珠宝,高价值古董艺术品,英镑,法郎,银洋和美元之类的硬通货结算,概不赊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