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傻子是不会罢休的。
今天是陆家的大日子,刘家这门亲也是相当不错的,可不能让他坏了事情。
井嬷嬷摇摇头,取秤杆去了。
秤杆取来,陆老太太接在手里,取了一块十两银锭放在秤盘上提了提,“一抬。”然后捏起来,放在一旁的桌上,接着,又拿起另一个银锭放在秤盘上,“二抬……”
琮少年眨着眼,原来这便是抬?“六十抬,不能少!”
屋上的丫头婆子们了是恍然大悟,是呢,这孩子是个傻子啊,哪里知道一抬彩礼是多少?
给点值钱的打发便是。
按老太太的称法,不过是给了六十个十两的银锭,也只是六百两银子,六百贯钱而已,比那刘家送来的真正的六十抬彩礼,少得多得多!
“我数好了后,你再数数。”陆老太太微微一笑,又取了个银锭,“三抬。”
如此这样,数了六十个大银锭放在桌上。
琮少年指着银锭一个一个数着,“一,二,三,四……六十。嗯,六十个,不差不差。”
陆老太太这时又说道,“金秀,找个大匣子来,将银锭装起来给琮小少爷。”
“是,老太太。”金秀抿唇而笑,找匣子去了。
看着六十个银锭装好,琮少年飞快抱在怀里,“我存起来。”他拔腿就跑走了,找李娇娘和骆诚去了。
“诶,这就跑了?”井嬷嬷惊讶道,“这丢了怎么办,这么多的钱?”
陆老太太道,“丢不了,随他去吧。”
琮少年在宅子里瞎跑着,逢人便问,“我爹呢,我娘呢?”
他今天可谓是出尽了风头,整个陆家从上到下,包括来往的客人,都知道这傻子少年是李娇娘和骆诚收养的儿子。
更知道陆老太太很喜欢他,
被问的陆家老仆人不敢怠慢他,说道,“我带你找他们去。”
拐了几个弯,琮少年便找到了李娇娘。
李娇娘这时候,正坐在一个暖阁里,和陆家的小辈姑娘们说话呢。
几个小姑娘们“表婶婶长,表婶婶短”的问着她话。
四个小辈分的姑娘,最小的五岁,最大的不过十岁。
正是话最多的年纪。
琮少年看到李娇娘,兴冲冲跑进去,“娘,娘!”
李娇娘曾对他说,要赚很多很多的钱,给她娶媳妇,叫他多听话少捣乱。
所以,他有了钱就会给李娇娘攒起来。
李娇娘抬头,见琮少年抱着个一尺多长,半尺多高半尺多宽的大匣子跑进了暖阁,笑着道,“是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