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歆面色一沉,仍旧有些犹豫。
他倒不是担心李翊会拒绝豫章的投诚。
毕竟谁会嫌自己附庸多?
那还不是能收狗就尽量多收。
“刘营重心皆在淮南,丹阳一地,尚且控制力不足。”
“况我豫章西土乎?”
华歆表达了自己的忧虑。
他真正担心的是,徐州是否跟荆州一样,能够保全住豫章。
荆州毗邻豫章,它保不住,纯粹是因为刘表自己不下场干预。
根本不会举荆州之力,来救豫章一郡。
而徐州方面,则是隔得太远,中间隔着一个丹阳。
虽说丹阳袁胤已经投靠了徐州,是徐州附庸。
但两地隔着沼泽、山川、湖泊,相救倒也困难。
“所以,我们不妨试一试。”
“如何试?”
“派人前往徐州,试探一下李翊的态度。”
“若他当真豫章予以重视,定会举淮南之兵,保我豫章。”
王朗洋洋洒洒地说道。
华歆背着手,踌躇难决。
总觉得这些选择都各有利弊,实在难以决出一个最佳人选出来。
王朗接着劝说道:
“今河南拥奉王室,投河南,便等于投靠汉室朝廷。”
“此宜从一也。”
“刘玄德乃汉左将军,与四世三公的袁氏也是姻亲。”
“此宜从二也。”
一提到袁氏,就是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
但这句话真正有含金量的是后半句,而非前半句。
若说四世三公,并非袁氏专利。
弘农杨氏,也是四世三公,杨修就出自这个家族。
但他们家的影响力,明显比不上袁氏。
包括汝南许氏,也是三世三公。
许劭就出自这个家族,其影响力依然远远比不上袁氏。
袁氏号称门生故吏遍天下,是个什么概念呢?
保守估计,袁氏的门生多达数千人。
你想一个中央政府才养多少官员。
上至朝廷大员,下至地方郡守。
这主要得益于两汉实行的察举制,做官必须要有人举荐。
以袁家在官场的地位,上至三公下至郡守、县令。
经过了四代人,近百年的经营,由袁家举荐出来的官员不可胜数。
权倾朝野的董卓,曾经说过,“但杀二袁儿,则天下自服矣。”
你便知道袁氏在当时是什么影响力了。
顺带一提,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