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感。
简雍见此,暗自庆幸自己此来的任务总算是完成了。
不想张仲景竟真的会因为一封医书,而辞去官位,到徐州去。
这天底下竟有这种怪人!
很快,张仲景收拾好了行囊,黄忠也回家打点了一下。
由于担心儿子身体,为此还专门找了一辆马车给他坐。
一切齐备之后,黄忠父子、还有张仲景,各带了些许仆从。
跟随简雍使节团,一并前往了徐州。
不表。
……
扬州,丹阳。
太史慈、徐盛奉李翊之命,前来扬州协助丹阳太守袁胤,清缴山越贼。
袁胤不敢怠慢两位尊使,亲自出城相迎。
然后向二人说明了丹阳的山越情况。
这些贼人常常结伴下山,攻击村庄,抢夺粮食牲口。
为此,袁胤也是想了很多法子来惩治他们。
比如设陷阱,设埋伏。
虽然也抓获了不少贼人,但始终是杯水车薪,不见有利。
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丹阳山地太多了。
恶劣的生存环境,养成了当地人彪悍轻死的个性。
并且许多汉人百姓,甚至跟山越人勾结,暗通款曲,以对抗官府围剿。
“这便是丹阳目前的情况,未知两位尊使有何高见?”
袁胤将自己的难处与太史慈、徐盛说了。
太史慈率先言道:
“我早年也来过丹阳,知此地山越众多,是出产精兵之地。”
“但这帮山越强盗,军心涣散,军械粗劣。”
“往往连皮甲都难以凑齐,所以难战者,中有群山之故也。”
嗯……
徐盛点了点头,在一旁附和道:
“擒贼擒王,若要打击山越,当先克最众之数。”
“未请教袁丹阳,这丹阳诸县中,哪里的贼人最多?”
袁胤不假思索,答道:
“陵阳县最多,这里群山环绕,易守难攻。”
“据我所知,此地山越部落,高达万余众。”
“此辈不仅时常下山掳掠民众,甚至连士人豪强都不放过。”
“袁某也不是没有想过围剿,之前就曾联合本地豪强。”
“组建了两万大军,前去陵阳围剿。”
“不想走漏了风声,叫山越人提前知晓。”
“于是便躲进山里不出来了。”
“我等在山中寻了十来天,半个人影也见不着,只好作罢。”
太史慈、徐盛闻言,感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