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2月5日,晋东南的初冬,寒风已带着凛冽的味道,但晌午的阳光依旧慷慨地洒落,带来一丝难得的暖意。
新一团驻地附近,依托着方恒一手推动建立的七星湾工业园区,一片意想不到的生机正在围墙之外悄然发芽。
方恒难得有两日闲暇,在新一团盘桓两日之后,处理完了几项技术协调事宜,他拒绝了李云龙安排战士陪同巡视的建议,只带了警卫员马四书、马五经兄弟来,信步走出军营。
他要去工业园区看看,那里是倾注了他和根据地军民无数心血的地方,高大的厂房轮廓在冬日晴空下显得格外坚实,里面日夜不停地生产着保障部队的被服、鞋履和修复、自制的武器零件。
这些成果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支撑着战士们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基础,由不得方恒不重视。
最近事务实在是太多太忙,方恒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亲自来工业园区看看了。
然而,当他走近园区外围那条原本用于运输的土路时,一阵意想不到的喧嚣声扑面而来。
眼前的景象让他微微一怔,随即,一丝欢喜的笑意爬上了他的嘴角,就像ak一样,压都压不住。
一条不算长的土路两侧,竟自发地形成了一个热闹的集市!
简易的摊位就地铺开,几块木板搭在箩筐上就是货架,铺在地上的粗布便是展台。
售卖的东西五花八门:沾着新鲜泥土的萝卜白菜、码放整齐的山货野菌、精巧的竹编簸箕、纳得厚实的千层底布鞋垫、热气腾腾的杂粮窝头,等等等等……
空气中弥漫着烤红薯的甜香、炸油糕的焦香,还有一种熟悉的、带着焦甜气息的味道——是熬煮麦芽糖的香气。
集市中人声鼎沸,穿着灰蓝色或土黄色棉袄的农民、挎着篮子精打细算的主妇、甚至还有几个穿着园区工装的身影在人群中穿梭、讨价还价。
这充满烟火气的喧嚣,与围墙内机器的轰鸣声奇异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根据地冬日里生机勃勃的画卷。
“呵,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方恒低声对马家兄弟笑道,语气里满是惊喜和欣慰。
他推动工业化的初衷是解决军需和基础民生,却没想到这么快就催生了周边经济的萌芽。
这自发的集市,是经济生态开始良性循环的最原始也最有力的证明!
这比他在图纸上规划的任何蓝图都更让他感到踏实和振奋。
因为这正说明了,他方恒的努力没有白费!
老百姓的日子,肉眼可见地好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