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其中之一。
所以他同样笑道:
“子龙这个提议不错。”
“我这些日子不方便出去,就把以前的文章整理一遍。”
“还要劳烦子龙帮我编辑,印刷成图书出版。”
定名为《七录斋集》(崇祯元年到四年),作为这一阶段的文集。
陈子龙目瞪口呆,没想到张溥真要这么做。
这让他一时指着张溥,不知说什么才好。
张溥反将一军后,顿时大笑着道:
“这件事就说定了!”
“还有其他声名鹊起的,子龙也可以帮他们出书籍。”
打算用《明报》的出版资源,把这些有能力的同年拉拢过来。
陈子龙颇有些无奈地说道:
“今科名声最大的,除了你们师徒还有谁?”
“你这个会元是两科魁首,弟子吴梅村也是进士科会魁。”
“现在外面都传你们是‘师徒两魁首,一门双进士’。”
“不然为何那么多人要买你的文字?”
这就是张溥的强大之处了,他不是自己一人成会元,还把弟子吴伟业教导成会魁。
这在很多人看来是更不可思议的事情,也更让人认识到张溥的能力。
所谓“文曲星下凡”一说,当真有人相信。
有些准备参加明经科、明书科考试的举子,都向张溥求文字。
其中就包括只登上了副榜,没考取贡士的杨廷枢。
张溥听到此事,感到极为费解:
“维斗学问深湛,怎么会没考上?”
“他在江南可是《尚书》经魁,这一科擅长《尚书》的能有多少?”
不认为以杨廷枢的才能,连进士都考不上。
陈子龙叹着气道:
“维斗在经义上考上了,只是他在策论上有一场没及格,故而落入副榜。”
“他自己对此也很不甘,但是没办法再改过来。”
这是考试前就定下的规矩,而且策论的考试也很简单,都是从前些年的乡试题目中出题,大部分举子都觉得没问题。
按理说杨廷枢不应该在这上面犯错的,但偏偏出了问题。
现在,杨廷枢就打算以副榜的身份参加恩科,去考只重经义的明经科。
张溥眉头微皱,神色凝重地道:
“恩科可不是那么好考的。”
“只要登上了恩科,不管正榜副榜,都要出任官职。”
“考上了进士还好说,如果只中副榜,官场的前程就有限了。”
陈子龙同样叹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