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谁说不是呢?”
“但是《尚书》中的古文经被陛下移出,现在被很多人辨伪。”
“维斗看了一些文章后,深知这些人说的有道理。”
“他已经没信心再考下一科,只想考取恩科,好好研究学问。”
这是经学界的一件大事,也是皇帝下令校注四书五经引起的风波。
在皇帝认为古文尚书有可能是伪书后,很多人开始了对它的考辨。
这部书本就存在争议,根本经不起细究。很多人找出其中的缺漏后,越来越倾向于是伪。
杨廷枢本人精通《尚书》,对这些文章自然看得明白。也因为此,他心中越来越痛苦,知道自己以前学习的很可能是伪经。
这种打击之下,他本人没有崩溃已经是意志坚定了。如今只想早早考取功名,专心研究学问。
就算考不上恩科,他也打算参加刘宗周的明经班,以后不再考科举。
张溥听到之后,连声道着“可惜”,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劝,只能手书源自《古文尚书》,却又被皇帝和众多大臣认可的十六字心经,祝杨廷枢考个好成绩。
其他友人之中,吴昌时也没登科。但他对经学没那么虔诚,在得知下一科仍旧考现在的经义后,就打算三年后再来。
别的贡士之中,最引人瞩目的是章正宸。
这不仅是因为他是刘宗周的内侄孙和弟子,还因为他在来京城赴考的时候,不慎堕马折臂。
但他没有退缩,硬是以左臂书法考取贡士,甚至成为会魁。
这种传奇的经历,同样让人津津乐道,认为不愧是刘宗周的弟子,称得上是人才。
朱由检同样如此认为,尤其让他看重的,是章正宸出身皇陵卫——
这个人身上天然就有着皇家印记,将来只能当忠臣。
所以他特意关心了一下,并且派御医为章正宸诊治,防治落下残疾。
章正宸感激涕零,对皇帝如此看重感激不已。
其他举子听说后,同样也认为当今皇帝看重士人。
虽然对皇帝改变科举章程、校注四书五经有所非议,却有更多的人,支持当今皇帝。
尤其是这一科在八百进士、四百副榜之外,还要再收四百明经。
很多人摩拳擦掌,打算获得做官机会。
因为张溥等人不占用名额、递补获得举人身份的潘秀才,就是其中之一。
他虽然在明算科会试上没考上,但因为祖上三代白身,获得参加恩科的机会。
他这次就打算参加明经科,考不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