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而殁后,再给他们安排这个任务已经容易多了。
其他关宁军已经认识到,建虏没那么好打。
既然如此,先用东江等军消耗建虏,就成了关宁军的选择。
他们可以在建虏削弱后,再和建虏决战。
朱由检听着袁可立的规划,对此连连点头,赞赏道:
“战场局势,瞬息万变。”
“卿能随机应变,已经有岳武穆运用之妙。”
“这场战事交给你,朕放心。”
继续明确对袁可立的支持,坚定他的信心。
甚至,他已经打算把“你办事,朕放心”六个字传出去,让朝野上下知道自己的心意。
袁可立已经感动得无以复加了,觉得当今皇帝真是知人善任的好皇帝。
不过想到孙承宗那边,他在犹豫之后说道:
“孙督师整军尚可,但是用兵打仗,却着实不够熟悉。”
“臣以为辽东的前敌委员会,应承担更重的责任。”
显然,他也察觉到孙承宗在指挥作战上有缺陷,认为应该给武将更多的权力。
朱由检同样如此认为,他对袁可立主动提出这一点很赞赏,认可道:
“前敌委员会,确实要承担更重的责任。”
“但是前线战事瞬息万变,到底需要个负责人。”
“这样,以辽东督师孙承宗为总护军,负责军政事宜。”
“前线后勤如何、要不要打,都是总护军的责任。”
“辽东提督尤世禄为总指挥,在总护军决定要打后,怎么打就是他的责任。”
“总指挥调兵遣将不受干扰,总护军也要配合行事。”
明确孙承宗和尤世禄的职责,给指挥军官更大的指挥权力。
军中双主官制度,进一步磨合完善。
袁可立这时也顾不上维护文官权力了,对此非常赞同。又说道:
“此次赵将军战殁,也有指挥上的责任。”
“请陛下明确下旨,不许指挥军官上阵。”
朱由检对此有些犹疑,询问道:
“朕先前说过,各军都要拟定指挥顺序,前一指挥人选阵亡或无法视事时,由后一位接替。”
“赵率教这次出战,有没有拟定指挥顺序?”
“该接替的军官,有没有接替指挥?”
袁可立这下也有些语塞了,因为他根本不知道相关消息。
不过从赵率教战死后军心大乱来看,明显没有人站出来指挥。
若非佟瀚邦主动出寨接应稳定军心,可能死的人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