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只能道:
“或许拟定了指挥顺序,但军中没多少人在意。”
“关宁军是旧军队,还残留着很多旧军习气。”
“各将带领的家丁,根本不听他人指挥。”
朱由检当即面露怒色,恨声道:
“就是因为旧军队不堪战,所以朕才整训新军。”
“关宁军能打还好说,朕可以宽容他们点。”
“但是现在他们因为旧军习气战败,还有什么理由抵制整编?”
愤怒地声讨关宁军一通,朱由检安排道:
“让孙承宗组织一下总结会,把这次战败的教训,原原本本地总结出来,并且加以改进。”
“谁敢抵制,那就立刻解职,直接发配海外。”
显然,他对关宁军的现状,已经无法忍受,在战时就迫不及待整训。
他要让关宁军知道,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必须要服从朝廷的指挥,主动拥抱新时代。
——
孙承宗收到袁可立发来的回复后,明显听到了皇帝的潜台词。
这次战败的责任朝廷是不深究了,但是他们关宁军必须拿出态度来。
痛定思痛、深恐身败名裂的孙承宗,第一时间召开了前敌会。
会上不但按朝廷命令明确了总护军和总指挥的职责,还下令各军认真总结,汲取经验教训:
“大宁之战,东平军完败七千建虏。”
“牛庄之战,关宁军九千精锐,面对建虏脆败。”
“现在已经是不得不改的时候了,各军必须整训,汲取牛庄之战的教训。”
把皇帝提到的指挥顺序、双主官等制度,彻底落实下去。
家丁也要按照规定整编,不能再如此无序、如同私人军队。
营以上指挥军官不提倡冲锋陷阵,被再一次说明。甚至以满桂为例,指出他这个大明第一猛将,现在都很少亲自冲阵。
接下来还发现了赵率教保留姓氏旗号、私自打出“赵”字旗等疏漏。番号旗制度再一次被重申,防止被敌人从中发现更多信息。
战场上血的教训,逼迫大明军队进步。关宁军在临战的压力下,不得不做出改变。
朱由检得知之后,对孙承宗的态度颇为满意。对他请求的抚恤赵率教,同样表示认可。
不管如何,赵率教都是为大明战死的,还是主动出击,而非逃跑流窜。
这样的将领如果不抚恤,会让很多人寒心。就算他能力有缺陷,也是非褒扬不可。
参照丘福战死后成祖的处置,朱由检册封赵率教后裔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