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论和选择权的提出,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
因为在传统的秩序中,是不提倡选择权的。
就连朱元璋,都因为不喜欢孟子的“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命刘三吾删去这些,修撰《孟子节文》。
所以张溥以孟子的君臣观写出《选择论》,让看到的人都捏了一把冷汗:
“这个张天如,吃了熊心豹子胆了,连这种话都敢说。”
“他想选择皇帝吗?”
这是心怀恶意的,攻击张溥想选皇帝。
否则为何会引用马援的话,说什么“君择臣,臣亦择君”?
还有些敌视张溥的,例如因为张溥失去了很多门生、几乎沦为笑柄的李明睿,找到老师王在晋道:
“恩师,张天如以邪说乱政,都察院没人弹劾吗?”
想要把这件事上升,拿到朝堂上讨论。
王在晋有些疲惫地道:
“管?”
“怎么管?”
“这可是发表在你们翰林院学刊上的。”
“你说背后是谁的授意?”
李明睿脸色一白,喃喃道:
“恩师是说……陛下?”
“陛下怎会认同这无君无父之言?”
王在晋斥责他道:
“什么无君无父?”
“你以为什么都能选吗?”
“张溥都不敢说民众可以选官,更别说去选皇帝。”
“还有你的父亲,那是你能选的吗?”
“外面一些闲人的话,难道你也会信?”
李明睿这下有些赧然了,他只是想给张溥个教训,根本没想这些。
但是想到皇帝说的对外传播有纪律,他又说道:
“总不能任由邪说乱政,民众误解怎么办?”
“万一真有人跳出来要选皇帝,岂不滑天下之大稽?”
王在晋微微点头,觉得这确实是个问题。
如果有御史愿意弹劾,自己也不介意推一推。
但是让他主动攻击张溥,他是不会做的。
擅长明哲保身的他,可不愿因为弟子的小怨,和皇帝面前的红人过不去。
在朝中任职两年来,他已经认识到皇帝对自己没那么看重。
让自己担任左都御史,只是为了牵制孙承宗。
但是辽东之战开始后,孙承宗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他的作用也越来越小,已经不怎么被皇帝放在眼里。
如果将来孙承宗回朝,他就可能去职。
王在晋对此不甘心,但又没什么办法。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