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
“选择权没有不行,民众会感觉压抑。”
“但是过火了同样不行,所以应该是有限选择权。”
“例如这个亲属关系,在斩不断的血缘下,选择就是有限的。”
“即使声明断绝关系,同样应因为血缘关系承担责任。”
“好比一个人不想为父母养老送终,以父母不慈为由断绝关系,难道要朝廷帮他把父母养起来?”
“必须要让他以血缘关系和曾经受抚养支付赡养费,而非朝廷承担这个责任。”
“同样,父母也没有弃养未成年子女的权力,他们在这方面没有选择权。”
由选择权谈到具体政策,张溥对治国理政的复杂,认识更多一些。
同时也为自己的理论能指导国事感到兴奋,总结道:
“选择权是有限的,应该权责统一。”
“每个人都不能以选择权为理由放弃责任,同时不应该侵犯另一个人的选择权。”
这个认识,让朱由检大为欣慰。
让张溥继续深入,多写出几篇文章来。
尤其要配合战时措施,支持辽东战事。
指出外夷杀过来的时候,不会给人选择权。
尤其是建虏八旗制度下的包衣奴才,完全没有选择权——
沦为包衣后不但自己要做奴才,后辈子孙同样,世世代代都没有选择权。
这种野蛮的制度,张溥此前没怎么注意。
此时听皇帝提起,他决定好好研究,用选择论大力批判。
——
谈了这些之后,朱由检又向张溥道:
“选择权的事情,现在不宜深入讨论,用它支持战事即可。”
“你是有大才的状元,也不应该专注务虚,需要做出实事来。”
“通州兵工厂的管理办法,很是显出了效果,也出现一些问题。”
“你以皇家科学院管理分院代掌院的名义,去调研解决一下,整理出一个制度来。”
“这是关系到前线装备、还有后方生产的大事情,务必要办漂亮,拿出你的能力来。”
“朕允许你招收人员加入管科院,秀才、举人皆可。”
给了张溥负责管科院的权力,把他从翰林院那个充满旧制度残余的地方拉出来。
让张溥去整理三结合制度,趁着战时管制,把这个管理办法在所有企业推广开。
张溥收到命令后很是高兴,写了两篇《选择权和责任》《敌人不给你选择权》,就把选择论的继续完善交给陈子龙等人。自己挑选人员,前往通州兵工厂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