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更书站

繁体版 简体版
六更书站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844章 春秋大义和东林分裂

第844章 春秋大义和东林分裂(4 / 5)

“如果你不分辨清楚把史料用上,它就可能被人先用来攻击你。”

“像宋儒一样剪裁史料,把不利于义理的史料视而不见,那是掩耳盗铃。”

“为了义理编造史料,更是可以称为学术不端。”

“用这种办法论证的义理,是无法指导实践的,更无法引以为鉴。”

“蛮夷杀过来时,可不认所谓的义理。”

对于义理史学,又是重重一击。

在明确宋朝灭亡属于亡天下后,群臣没少探讨其中原因。

如今按皇帝的说法,义理史学也是亡天下的原因之一:

宋儒对历史的认识从根子上就是错的,所以不能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汲取教训。

这种错误,平时还可以自欺欺人。但是到了蛮夷杀过来时,却挡不住刀剑。

如此惨痛的教训,让支持义理史学的尽皆沉默。

实证史学,确立了在历史领域的首要地位。

不过他们也受到限制,那就是史料可以随便研究,但是对外传播,却要符合义理。

如此方能让天下稳定,人心不致混乱。

义理史学以另一种形式,继续顽强生存。

同时,义理史学也开始发生进化,杜绝剪裁编造,提倡在著述历史时有显有晦、为尊者讳——

把不符合义理、不符合传主形象的事迹写得隐晦,这仍旧属于春秋笔法,却有没歪曲事实。在墓志铭、名宦志等写作上,非常受到欢迎。

两个学派一持史料、一持史观,相互争斗不熄。

——

不过对朱由检来说,在确定总的原则后,史学界的争斗已经不值得他注意了。

他探讨史学的原因是春秋注释,如今在确定用实证史学取代义理史学后,黄立极提议的春秋注释方法,也得到了认可。

他向群臣说道:

“先前黄卿曾说,注释春秋当先用黄帝纪元,再从《左传》等典籍中摘录发生的事,再参照《公羊传》《穀梁传》等解读义理。”

“朕对此深以为然!”

“《春秋》一经,亦经亦史。”

“对待它要先用实证史学辩证真伪,再解读其中的微言大义。”

“对春秋大义,一定要做好总结,确定什么样的史书符合春秋大义,可以传播出去。”

这个说法再次提出,群臣默然以对。

但是让黄立极这个阉党余孽主持春秋校注,东林党人是无法接受的。

大理院协理院事姚士慎道:

“黄资政主持编撰《三朝要典》,把义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