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扭曲成歪理史学,臣以为不能再用他修史书。”
“其所修《国朝纪事》《中国编年简史》等史书,应尽皆移交他人。”
从义理史学被推翻的原因出发,否定黄立极的资格。
那些对黄立极原本就有余怨的,此时因为义理史学被推翻,对他更多了一重怨恨。
纷纷以此反对,认为黄立极的德行不配修史。
朱由检让黄立极主持修史,是为了让他立功留名,是当时黄立极配合自己的赏赐之一。
他为了维持自己的信用,当然不会反悔。
不过群臣的意见也要重视,必须安抚他们。
正想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朱由检看到黄立极道:
“臣之前深陷义理史学,扭曲成歪理史学而不知。”
“如今幸得陛下和钱公指点,方知昔日之非。”
“愿随钱公校注春秋,学习实证史学。”
“臣编撰的史书,必用实证证之。”
明确表示要追随钱谦益,向他学实证史学。
群臣听得此言,顿时刮目相看——
没想到黄立极身为卸任首辅,竟然甘愿尾随地位不如他的钱谦益。
这么柔软的身段,实在让人想不到。
同时让一些仇视他的人,对他更加唾弃:
『呸!』
『真是不要脸!』
『钱公可不会收留这样的人。』
满怀信心地等待钱谦益拒绝,他们却听钱谦益道: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黄资政能认识到义理史学之非,知实证史学之实,钱某欢迎之至。”
“只是春秋校注,需由陛下决断。”
明确接纳了黄立极,还希望皇帝让他们一起主持春秋注释。
朱由检对此极为高兴,很是喜悦地道:
“卿等如此谦让,不亚古之贤人。”
“春秋经的注释,就由钱先生主持,黄学士等辅佐。”
“务必要校注出其经史两面,既作为经学典籍,又作为史学典范。”
任命钱谦益、黄立极二人,主持春秋注释。
如此结果,显然大出群臣意料,东林党人更是不敢置信:
他们从未想过,钱谦益身为东林领袖,竟然会接纳阉党余孽。
就算是为了推广实证史学,也不该如此作为。
东林党的撕裂,变得更加严重,从学术延伸到政治层面。
钱谦益的实学派在学术界冉冉升起,以他为核心的朝堂势力,也开始独立于东林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