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取明书科进士。”
“如此天下学书者定然更众,士子也能凭借书法谋生。”
这是他和陈继儒、张溥等交流出的结论,董其昌最初对这种把书者当成书匠的提议很是不屑。但是在张溥劝说后,最终认可了这点。
因为这样虽然不一定培养出书法家,却能培养出众多的书法爱好者。
还能让书法成为谋生技能,让士子更加重视。
这对维持明书科地位来说,是很重要的事情。只有足够的士子支持,才能让明书科不被废。
朱由检听到这番话很是高兴,因为他想到了后世的书法考级。
之前他没关注这等琐事,如今董其昌主动提议,他自然很是欣喜。
尤其是这件事代表着他的定级制度开始产生影响,渗透到更多的领域。
所以他欣然应道:
“书法分级之事,先生在明书科考试结束后做起来。”
“成立书法协会,受教化委员会监管,定下会员制度和考级章程。”
“以后朝廷各衙门招收文书,以书法等级高的优先。”
答应了董其昌的提议,让他放手去办。
甚至,为了提高书法的地位,他想到一些医师写的龙飞凤舞的文字,吩咐道:
“让教化委员会定个法案,规定所有正式文书,字迹必须清晰可辨、不能产生歧义。”
“如果因此产生纠纷,追究书写者的责任。”
“特别是医师的药方,要制定出规范。”
在规范度量衡之后,进一步规范药方。
如果不是此时没有打字机,他一定会要求打印。
董其昌听到后很是高兴,因为这拓宽了书法的应用范围。
不过想到一些医师年龄大了很难改字体,他又询问道:
“改不过来的怎么办?”
“不让他们行医?”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朱由检道:
“给他们配助理医生,能够书写台阁体的。”
“这样医师开的方子就能由助理医生书写,医师签字确认。”
“其他行业也是如此,凡是需要文字证据的,都要遵守这个规矩。”
仿照后世给医师配开方子的打字员,配上会书法的助理。
会书法的学子也多了一条谋生之路,可以学习医学知识担任助理。
董其昌对于这点,当然很是欣喜。打算和负责教化委员会的钱谦益交流一下,让书法渗透入更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