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更书站

繁体版 简体版
六更书站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846章 崇祯石经和书法分级

第846章 崇祯石经和书法分级(4 / 5)

但是想想自己的年龄,最终答应下来——

毕竟他现在都年近八十了,能活多久谁也说不准。

万一刘宗周等人点校注释慢了,他那时已经去世。书写石经的荣耀,就要让给他人。

这是他更不愿看到的,所以他答应会写一遍规范字,便于集字刻石碑。

朱由检在他应下后,很是高兴地继续安排道:

“不但要用台阁体写规范字,篆隶行草以及大楷、中楷、小楷、行楷、魏碑等字体,能写的都要写出来。”

“毛笔、硬笔、横排、竖排都要有,方便石碑刻成后,印刷书籍出版。”

“将来先生的字,就是朝廷的标准字体。”

“若有武人开疆拓土,要勒石记功却又写不好文字,那就用先生的字体。”

“各衙门同样如此,匾额没人题字,就用先生的字。”

“朝廷印刷公文,同样也是如此。”

“这是一件大事,先生务必要认真对待。”

如此做法,是把董其昌的字当成了公版字,所有人都可以用的公共字体。

放在后世董其昌一定会要版权费,但是此时的他却只有高兴。

他很欣喜自己的字能传播,答应皇帝一定会把字写出来。

甚至还打算不止写规范字,异体字等曾经使用的文字都要写出来,以便在将来印刷古籍时,能用他的字体。

大名鼎鼎的董体字库,就此开始诞生。

董其昌在接下来数年写了数遍,直到去世前还在完善字库。

大明的公文,开始使用董体。并且随着打字机的发明,应用越来越广泛。

许多书法家也效仿董其昌,为自己的字体书写字库,方便集字成作品。

字体版权也逐渐确立,为书法家带来收益。

既经学、史学之后,大明的书法界也脱离窠臼,开始蓬勃发展。

朱由检对开创这点的董其昌,同样也没亏待。在崇祯石经刻成后,为他册封爵位。

——

董其昌的贡献,还不止于字体。

因为前几天一些臣子对明书科的非议,董其昌深感书法的地位要维持,在和陈继儒等人交流后,提议道:

“陛下设九级吏员、九级军士、九级工匠,臣深以为然。”

“书法作为技艺,同样可以分级,方便在招收文书时确定他们的能力。”

“对于初级的一到三级,只考毛笔或硬笔楷书,书写常用文字。”

“中级、高级要求逐渐提高,书写台阁体、隶书等,直到自成一家成为书法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