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他让苏辙从笈囊里拿出了一本手稿,递给了陆北顾。
“这是我所写的政论散文集,名为《衡论》,共十篇。”
文章都不长,陆北顾认真阅看,《衡论》里面以治国方略为核心,系统阐述政治、军事、用人及社会制度等主张。
苏洵的观点很犀利,带着强烈的批判性,虽未明言,但已能窥见其日后《权书》、《几策》中思想的雏形。
陆北顾看完后结合自身所知的历史脉络和对宋代社会经济的理解,谨慎地回应了一些更侧重于具体可行性的看法。
通过这番交谈,苏洵已大略确认眼前这个年轻人绝非浪得虚名,其才思之敏捷,见识之深刻,远超寻常州学生,甚至足以与一些成名文士比肩。
他心中那份“棋逢对手”的感觉更加强烈。
“此前我亦写过一篇《六国论》。”苏洵话锋一转,“看过你写的《六国论》后,自觉你我之间,虽风格不同,立意亦有差异,但皆有可取之处。”
这时,他又让苏辙从笈囊中取出另一篇单独的文章。
这次,他并未直接递给陆北顾,而是将其放在案上,目光灼灼地看向陆北顾,带着一种近乎邀战的意味。
“我新近又作了一篇史论,题为《项籍论》,专论项羽之败亡,此文尚未示人。”
苏洵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丝期待:“不知你是否愿意也写一篇?我极想见识一下,你对此千古英雄之败亡,有何等惊世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