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
1912年初
北方神州清廷末代皇帝退位,鼎革新制,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此为中华民国元年。
消息传来
大楚帝国及中南半岛各国一片哗然,虽然这是预料中之事,却难免令人欷歔不已,进而对神州进入新纪元产生了浓浓的期待。
此时的大楚帝国政通人和,已经在1910年由新一任首相李经羲换届执政,这两年多来着力发展国内外经济,好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
截止至1911年底
大楚帝国总人口达到1.56亿,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的国民gdp,大楚帝国以356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三。
排名世界第一的是大英帝国,其本土购买力评价gdp为224.6亿美元,若是加上2540多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注,减去澳洲),则高达570.4亿美元。
排名世界第二的是美国,购买力评价gdp达到517.4亿美元。
此外还有德国本土237.3亿美元。
法国本土144.5亿美元。
沙俄232.5亿美元。
民国241.4亿美元。
扶桑71.7亿美元。
……
若是计算实际国民gdp,大楚帝国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领先于德国。
欧洲对峙的两大军事集团,这几年来争相笼络楚、美两国,就是看中了楚、美两国雄厚的经济实力,试图将其纳入自身的阵营中来。
美国自不消说,这几十年来遭到欧洲的排挤和打压,视民主,自由,公正的建国理念为洪水猛兽,自然是不愿意掺和到欧洲的恩怨中去。
楚国也滑不溜手,趁此机会大力发展与欧洲两大阵营的经贸往来,对各方的物资需求大开方便之门。
但是谈到站队,便开始打太极了。
主打的就是一个基于“中立立场”,在欧洲争端中不选边站,不支持或反对任何一方,是竭力促成缓和欧洲紧张局势的世界和平力量。
在这样的外交政策指导下,大楚帝国在欧洲两大阵营和世界列强中游刃有余,经贸领域那是好处多多。
在欧洲各强国普遍参与的军备竞赛中,楚国与美国大获其利,成为主要的债权国。
数十年来,楚国持有的国际债权累积高达37.6亿银洋,主要以英,美,法,荷,西以及北欧三国为主,关系较为一般的德奥等国,其国际债权总占比不足7.6%。
至于信用较差的沙俄,楚国从皇家到银行业严禁发放贷款,全都是现款